好作品,及其身份

果然,李如一还是发声了,今天更新的文章《中国可能有好作品吗?》,应该就是针对昨日上市的《黑神话:悟空》,且一上来就给出先设的结论:不可能。

(原话是:如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能出现赚钱的好作品)

为什么呢?除了没说的「89以来」,即我以为的政治环境因素,李认为首要的原因是,知识阶层有意无意地在回避自己的身份:什么是中国人。

然而在我的理解中,这不是现在的显学么,自从葛兆光《宅兹中国》发表以来,如何重新理解中国不是越来越成为主流么?这也是「汉服」为什么在大陆中国成为了一种为官方所利用的潮流,用以笼络一批年轻人。国潮、国风被刻意地塑造出来,以强调文化自信,甚至试图文化出海。这次就有很多人不可避免地将《黑神话:悟空》视作国风/中式风格的一次高潮,舆论也认为其精准地把握了当下中国社会的「文化自信」脉搏。现在,爱国主义(民族主义)是每一位公民必须表达、且是唯一正确的政治态度,有敢于不爱国的么?

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,即如何理解你的中国身份——你当然可以不爱国,但仍然不去否认你在文化上是「中国人」的身份。你甚至可以像台湾人那样,否定自己的政治身份(连带着也可以遗忘自己的文化身份),就像早已融入越南南方的那些华人

所以,对李如一的思想,我的理解,就是你可以在中国境内,以华人后代的方式生活、工作。

或者在我这里,可以说是以汉人后代的方式活在汉地社会之中,这无囿于你可以自由地、拿来主义地、甚至是猎奇地面对「异文化」——譬如面对藏人、侗族、客家等等文化,或者潮汕、江浙的当地文化。这样的态度,也可以一样对待自身的「母文化」,如同外人一样看待和处理自身,即便是以猎奇的方式

想起奈保尔(V. S. Naipaul),出生在西印度群岛的印度后代,像走入异文化一般,三次回到次大陆,回访父亲的出生地,文化上的母国,用好奇、讥讽、不能理解,但也不乏深情的语言,去描述和构建他所理解的那个印度。

重要的是,「產出令庶民喜愛的同時,又令有良知的知識人收貨的作品」。

那么还是回到那个问题:《黑神话:悟空》是这样的好作品吗?

(我基本不玩游戏,但《黑神话:悟空》一出来,我有点想攒一台PS5玩玩。)

留下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