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一播客,六十多岁的台湾老大哥的心态是一边看着年轻人折腾,心里想着快翻篇吧,一边准备着人生的最后一节篇章;而八〇后的播客主持人却执着于曾经的开放年代,希望他曾受惠的开放、进步、向上的气息能够传递下去,痛心疾首于现在年轻人的保守、内向,他要保持活跃,“一定要在牌桌上”。
听完突然觉得,这可能就是经历六七暴动后的香港:“大”的、离乱的、不确定的时代正在逝去,而永居港岛的本土心态、“小”的、越来越固化的时代正在成形。不同世代对时代变化的心态是不一样的,中流者如陈冠中开始创办《号外》,粤语电影、粤语流行音乐成为主流,本土意识形态逐渐成型,尘埃开始落定。
在老一代人那里,就剩下“看看”的心态,而中流者,则唯恐落下,开始比以往更加积极、更主动地搞事儿、企图给后面留下印痕……四十多岁的、还未达到人生顶峰者(暂时的失势者),中年的少数,大约如此吧,其他大部分中年人此刻应该是躺下了,摆烂地,“我就看看”。
有可能,未来是那些少数者塑造的,前期嚣张红尘里的错过者,一些遗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