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看到一篇文章,《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》,作者何加盐,微信原文已被404,只能在“中国数字时代”找到原始内容的保存,一篇揭示内容正在消失的文章自己被消失,没有比这更荒谬的了。(中国数字时代可能是唯一中文信息的Archive,当然,主要是保存了敏感信息)
文章始于一件事:如果在百度上搜“马云”,时间设定为1995年到2005年,你猜能得到多少条信息?
结果是1条。
这真的让所有人大跌眼镜。
作者追溯了一下,发现互联网上中文内容的消失主要是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。“在移动互联网之前曾经存在过的中文互联网的一切,不管是门户网站、机构官方网站、个人网页,还是校园BBS、公众论坛,还是新浪博客、百度贴吧,还是文件、照片、音乐、视频等,都已消失不见。”
“我们曾经以为互联网可以保留一切,但结果是一切都没能保留。”
其实主要是70后、80后,所谓“传统互联网”的一代人,找不回自己的历史,回忆都消失了。“21世纪的前二十年,将是没有历史记录的二十年”
真正的“失去的几十年”。
—
作者分析了原因,经济的、监管的(没说审查),且将经济因素列为造成中文互联网内容正在加速消失的主要原因:网站的存在,需要服务器、需要带宽、需要机房、需要人员运维……但我以为,内容审查才是主要原因,中文之外的互联网,基本没有发生内容消失的情况。
有人援引了一个统计:2013~2024年,全球互联网上各语言的使用占比,中文的互联网内容从4.3%的占比降到了1.3%,降幅达70%,全球排名第13,仅高于印尼语、越南语,都没有波斯语和波兰语高,而我们的东邻日本,排名第4,仅次于英语、西语和德语。
也有其他网友分析的,譬如并非是中文互联网,而是百度之类搜索引擎的问题——这也佐证了我的一个偏见:百度应该是中文互联网的祸首。对这个网站应该尽量避而远之,免受其害。
还有人认为是信息介质问题:互联网上的信息是随时消失的。在今天,信息的获取越多越快,其消失的数量和速度也一样:大面积地、加速度地,来得容易去得也快。在以前不是这样的,书比光盘保存得更久,石头上的信息可以传递数万年,几乎穿越时间。这其实再次印证了什么叫做现代性: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。事实上,没什么东西能留住,互联网能保留一切是错觉。
此外有分析认为,还有长截图、短视频的崛起造成了中文内容的消失,问题都与文字相关。真正在消失的是中文的汉语文本。“语言和表演取而代之,是市井乡土阶级的崛起,搭建了一个跨越空间的超级熟人社会。但是唯一能跨越时间的可能只有高度信息浓缩的文字。然而,文字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是无益的,文字的发明本来就是精英阶级用来和上天鬼神对话的工具,人与人之间的沟通,口语和动作就够了。”这可能是站在知识阶层(且是中国知识分子)的观点,过于迷信文字内容,迷信其对时间的超越。但文字内容更容易被涂改,因此更易受到监管、审查,也更容易被消失。
—
好在我并非内容生产者。以前在媒体圈混过,还有很多朋友就靠内容为生,是“做内容的”。我的观察,中文的内容生产到2013、14年是个顶峰,无论是纸质的还是数字的,包括各种文化创意,那段时间可以说是自由度最高,是过去二三十年中国改开的一个阶段性高峰。此后,随着传统媒体的衰落(社交平台、自媒体取而代之)、代际更迭(80后一代开始成为中年人,趋于守成持重,不再锐意进取,新的90后一代是更为享受的一代)、移动互联网的革命(手机与在线购物、短视频的崛起),以及政治局势的变化(新的统治力量在往后退,一夜回到改开前,有限自由被回收),这些因素都使得“内容生产”变得越来越困难。在这些困难和挫折面前,人很容易就会滑落到躺平状况:既然做内容越来越难做,且无利可图,那何必呢?自然,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,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,凋零或崩塌了。
“懒”,可能也是中文互联网内容乏善可陈的内因,当然很大一部分是被迫的(如果内容总是被404,自然就不想更新了),但也有生性就懒的因素。我们并不习惯于记录,尤其是以文字记录日常。“正常人谁写日记啊”,勤于记录身边事物在普通中国人看来是奇怪的,“这有什么可写的”。另一方面,即便记录下来,也基本藏起来,不予人看。没有开放性,习惯将自己封闭起来,所有事情发生在围墙之内就行,因此微信公众号不允许外链,内容不允许被搜索,小红书也不允许任何池外之事。所有中文互联网平台都在做建坝的事:欢迎所有的水都流进来,但决不允许你擅自流出去。而且受众也只知道每天看这些池子,看不见其他溪流活水。中文互联网延续了这种“一统论”的传统方式,事实上是反互联网的——开放、交互、独立,去中心化才是互联网的真正基因,而中文互联网是这一切的对头。
中文的内容创作者应该是可耻的,未能在自己的能力之上,建立出独立的、开放的、可持续的、可穿越时间的信息海洋,只满足于一个个小池塘,是这个时代之耻。我混过媒体圈,多少带有内容生产者的习惯和思维,因此我也无法全然置身事外,多多少少是要有点责任意识的。现在只能做到的是:别做池塘,要做活水,虽不至大江大河,但至少可以做一条小溪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