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球日,我们穷人的节日

北极冰川正在减小
地球的北极,冰川正在减小。图:Pixabay

以前读书时,宿舍哥们就带着我们创办了一个环保社团,呼吁学校食堂停用一次性餐具并出乎意料地取得了成功、结识自然之友的老师并邀请藏羚羊保护者来学校演讲、组团去麋鹿苑参观等等,做了不少「大事儿」。从那时起我对环保问题就比较关注,也知道4月22日是地球日,一直到今天,地球日已经走过了54个年头了,但地球显然并没有变得更好——这不关我事吗?

当然,在毕业后20年中,我也没做过什么环保的事儿,也就维持一个还活着的状态。而同学同龄者,绝大部分都已经走完一生主要的大事:工作稳定下来、结婚生子、买房买车,以及……从中产阶层摔下来(少数)。可我,却一直是无产者的状态,站在今天看,地球日所倡导的那种生活,就是我的生活——穷人的生活。

譬如,联合国在地球日网站上的#即刻行动#中,列出了十条可以做到的生活方式,其中第一条节约居家能源中,就有「用晾晒衣物代替使用烘干机等」,天可怜见,中国人十个有八个没用过烘干机吧,我们向来都是早晨上午洗衣服晾衣服,到了傍晚收衣服么(所以才会有「下雨啦收衣服啦」的梗)。2019年,我在北京住群租房,有时在工作室打地铺,实际上有点居无定所。有热心的本地朋友,将家里空出来的房子借给我住,我才第一次真正用过烘干机。让自然的阳光、风,将衣物晒干、风干,这不是中国人乃至所有人类一直以来的传统么?用得起烘干机的都是有钱人吧——而且是过着西式现代生活方式的有钱人。

节约居家能源里还有一句「减少制冷供暖」……说的就是空调吧,但眼见现在空调几乎是人手一台,各种电商平台的618、双十一之类的促销活动,弄得以前觉得很奢侈的空调现在只有一千左右就买得起……现在的夏天,一年比一年热,去年有的地方好像有50度,而且还第一次使用了全国范围内的高温预警,这么热的天气,让人不用空调,会不会太不通情理?(虽然全球变暖本身也是最最最主要的环境问题)

还有步行、骑行或者乘坐公共交通,这不就是我每日的出行方式么?当然,我的同龄人大多数是开车的,中产嘛,中年人怎么能没车……而且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,据说去年有4亿的汽车保有量,比美国还多。中国人已经越来越习惯开车出行了,让他们放弃这个刚刚习得的生活方式?让人主动积极地「一夜回到解放前」,怎么可能呢?当然,穷人仍然还是不得不继续这种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」,尽量步行、骑车,尽量做公交车(当然现在公交车很舒服),我就是这「不得不」的其中之一。

从十个有影响的行动开始 图:联合国即刻行动

其他的几条「可持续的生活」都差不多:

改用电动汽车
虽然有说电动汽车的碳排放量可能超过燃油车,但我自始至终还是支持电动车的,甚至一度有点想转行去卖电动车。而且电动车/新能源汽车是中国这几年主要发展的产业,疫情以来百业凋零,但只有这个行业可以说是在「狂飙突进」。

考量旅行方式
就是说尽量不要长距离的长途旅行,因为碳排放超大,至少2吨CO²e(二氧化碳当量)的排放量,但目前在中国,能坐得起飞机的其实还是少数人。直到去年,还有至少10亿中国人一辈子没坐过飞机,也就是说大部分中国人还在「不得不」过着这种考量的旅行方式。一旦有了条件,要是从新疆去杭州,你会不选择坐飞机吗?

多吃蔬菜
可以说是因为吃不起肉……当然现在没有人吃不起肉了,但以前是过年才吃肉的,因此以前的中国人(其实就是我们的父辈)一看就是吃素的动物,一脸的菜色。知乎上说中国人独有的种族特性,就是种菜(都种到太空去了),以及吃菜叶子——而且因为蔬菜的原生味道是苦的,因此中国人喜欢吃盐、重油、放味精,因此发展出各种各样的菜式口味……「多吃蔬菜」这恐怕不是针对习惯于吃素的中国人/东方人说的,而是针对向来吃肉、喝牛奶的西方人说的。

减少食物浪费
剩饭剩菜不要倒掉,留到下一顿……我父母包括我自己也如此啊,去餐馆吃不完也大多会打包,餐馆现在都很乐见客人打包呢。但西方人的就餐礼仪中似乎没有打包带走这一项。

改变家庭能源来源
跟前面差不多啊,意思是家里尽量用可再生能源,而不是烧煤、烧石油……但我们有什么可选择的吗?不都是国家电网吗?难道自己发电?感觉这也是针对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说的。

减少、再利用、修理、回收
意思是东西旧了坏了,别扔,修补一下还可以继续用,废旧的东西、用完的物品、边角料之类,都可以再利用……这,中国民间不要太多,物尽其用,缝缝补补又三年,这不是我们本来的生活方式吗?

选择生态友好型产品
就是尽量选择那些「有机」的,「自然」的,「环境友好」的产品……对于穷人来说,价格就不友好了。

为行动发声
这是鼓励西方人,毕竟西方人本来就比较主动、直接,会为自己的社区积极发声。但中国人,尤其是大陆的中国人,哪有什么「社区」感,能活着就不错了,还发声?而且东方人性格本来就委婉、含蓄,有什么想法都不会直接说……

这些「即刻行动」的可持续生活方式看下来,一个感觉是,这不是对中国人说的,因为其中很多所提倡的生活,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传统的生活方式——当然现在也有些不吻合了,喜欢开车出行、吹空调、坐飞机等等,让刚刚有条件如此生活的人,放弃这些,恐怕很难。而且是中国人仅有的几项自由了——毕竟我们没有别的自由了。

另一个感觉是,地球日所提倡的,是穷人的生活,也是到目前为止,像我这样的人,日常中所过着的大部分的生活……这难道是可提倡的?

(补:如果我这样的,也算有「生活」的话)


在地球日官网earthday.org上,有几个提倡的行动:种树、减塑、参加倡议、为地球投票,以及可持续时尚——这个我比较关心。其中有个cleanup的行动,就是大家在外出、旅行、露营之中,可以随手做一些诸如捡塑料瓶、包装盒等,为本地的环境清洁做点事情,你还可以发起这样的活动,然后登记在全球网络上——网站上有地图可以浏览到全球各地的地球日活动,内地真的,少得可怜。我列了一个下午在郊区水库徒步的event,没准备召唤谁,就自己solo hiking一下好了。

留下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